双碳目标“1+N”政策体系“1”发布,中汽数据助力汽车行业加快低碳发展
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部署下,我国加快构建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近日《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印发,即“1+N”中的“1”,对我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提出了顶层要求。《意见》强调了11项重点任务,《行动方案》提出了“碳达峰十大行动”。



一、总体要求
从指导思想思想来看,双碳工作将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引领下,汽车行业需要做好中长期绿色低碳发展规划,避免运动式减排。
从工作原则来看,全国统筹推进双碳工作,相关部委、地方等将会形成合力协调推进。强调“节约优先”,说明汽车行业碳减排需要做好源头管控,单位产品或单位工业增加值的碳排放的强度指标将成为下一步的约束性指标,对象包括工厂和产品。同时,减碳的同时需要处理好其他关系,如供应链安全等。
从主要目标来看,两个文件规定了全国的双碳目标(这是最低目标),按照《行动方案》要求的工业要率先实现达峰,需要在全国目标的基础上提高要求,以保证完成减排目标与提前碳达峰。
二、重要任务分析
(1)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汽车企业需要进一步重视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同时,低碳消费环境的塑造成为国家战略工程,绿色低碳汽车也将成为新的消费需求。
(2)深度调整产业结构
与汽车相关的能源、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化工、交通等行业出台碳达峰方案,新建、扩建钢铁、电解铝等产能等量或减量置换,将对汽车实现连锁反应,一方面汽车上游产业链的碳减排工作抓紧可助力汽车减排,另一方面供应链的稳定将受影响,低碳资源竞争加剧,汽车高耗能零部件或材料的管控将加严,无竞争优势的将被淘汰,高载能材料或零部件的行业集中效应将突出,主机厂的议价能力将被削弱。
工业低碳发展中新能源汽车仍然是重头戏。“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中特别强调了“深入实施绿色制造工程”,汽车企业需要加快老旧工厂的绿色低碳化改造,绿色工厂或将成为基础性要求,新建工厂应按照绿色工厂要求建设。
在《行动方案》中“循环经济助力降碳行动”是提出量化指标最多的行动,足以显示资源综合利用对双碳工作的重要性。汽车企业在履行生产者责任中既是资源再利用的参与者也是使用者,目前来看各种循环材料的缺口仍然很大,企业需加快布局废弃产品回收、零部件再制造、循环材料使用等。
(3)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
结合“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与“节能降碳增效行动”来看,对于汽车企业来说:
一是应关注所在地区能源双控政策,目前,地区的能耗强度指标是约束性指标,总量还不是约束指标,是参考性指标;二是建立能源管理体系,做好工厂、设施设备的节能降碳改造;三是做好产品规划,随着石油消费进入峰值平台期,意味着2030年后,燃油车汽车保有量趋于平稳或小幅增加,但新能源转型是大趋势;四是积极寻求新能源,如在新能源丰富区域布局或利用自身资源开发自己的分布式可再生能源。
(4)加快推进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
交通是我国双碳工作的重点领域,“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行动”特别提出了量化指标:到2030年,当年新增新能源、清洁能源动力的交通工具比例达到40%左右,营运交通工具单位换算周转量碳排放强度比2020年下降9.5%左右,国家铁路单位换算周转量综合能耗比2020年下降10%,城区常住人口100万以上的城市绿色出行比例不低于70%。陆路交通运输石油消费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
由此可见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渗透率(特别是大城市)将进一步提高,除了电动化转型外,天然气的使用将获得更大政策支持,替代燃料被提上规划,随着“加注(气)站”“加氢站”等基础设施的增加,其他新能源燃料汽车将有望提升推广量。《意见》中强调了“加快构建便利高效、适度超前的充换电网络体系”,可见换电型汽车也将可能加大推广。
而周转量碳排放强度指标、“公转铁”“公转水”等的提出,必将冲击传统重型商用车市场,重型商用车企业必须寻找新的应用场景,并且加快低碳转型。
(5)加强绿色低碳重大科技攻关和推广应用
结合“绿色低碳科技创新行动”来看,汽车行业需加快研制碳中和技术发展路线图,其中“绿色低碳技术和产品检测、评估、认证”的提出,未来低碳汽车的第三方评估与认证将可能成为双轮驱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6)提高对外开放绿色低碳发展水平
提出了“严格管理高耗能高排放产品出口”,明确了碳排放在贸易竞争中的地位,一方面提升产品碳强度竞争力,另一方面不再为发达国家承担减排负担,发达国家只能投入更多能源进入高能耗领域。对于汽车企业而言,在产品出口、供应链管理、“一带一路”布局等都需强化自身产品的低碳属性。
(7)健全法律法规标准和统计监测体系
作为两份文件的第一条政策保障措施,这是双碳工作推进的基础保障。我国也将双碳工作上升到立法层面,保障双碳目标愿景的实现。汽车的能耗限额是基础,但随着碳核算体系建设、低碳产品标准标识制度等建立,结合“探索建立重点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标准”要求,推动汽车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碳减排是大势所趋。标准先行,汽车行业的碳排放管理工作仍应降构建完善的标准体系放在第一位。
(8)完善政策机制
按照“双轮驱动、两手发力”原则,仍然是政府投资引导,完善财税价格,并充分发挥绿色金融以及碳市场作用。可以预见政府、企业和社会绿色采购力度将加强。除新能源汽车车船税收优惠外,碳税政策被正式提上日程。
两份文件中特别强调了“健全企业、金融机构等碳排放报告和信息披露制度”,结合环境信息依法披露要求,继标准外,碳排放信息披露机制也将成为企业需着重关注的管理体系。
文件中对于国有企业、上市公司等特别提及,汽车企业隶属于两个范围内的,还应加快双碳工作步伐。
三、汽车政策标准研究进展
中汽数据支撑有关主管部门开展汽车行业碳排放管理政策、标准研究,相关进展如下:
(1)提出了“两个角度、四种措施”管理体系建议

中汽数据有限公司(简称“中汽数据”)组织开展汽车生命周期碳排放管理政策研究,其中《乘用车生命周期碳排放核算技术规范》《乘用车生命周期碳排放限额》两个环境行业标准已在走立项流程。《汽车产品碳足迹信息公示管理要求》已完成草案编制,并开发了中国工业碳排放信息系统(CICES)支撑实现碳排放信息收集与流通。
(2)支撑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搭建汽车绿色低碳循环标准体系
中汽数据有限公司支撑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搭建了汽车绿色低碳循环标准体系,并提供标准研究技术支撑,目前,《道路车辆 温室气体管理通用要求 术语和定义》《道路车辆 温室气体管理通用要求 产品碳足迹标识》两个国家标准已完成立项答辩。

(3)开展汽车行业碳达峰碳中和认证研究工作
中汽数据与中汽研华诚认证(天津)有限公司合作开展汽车双碳认证工作,目前已正式发布了《CAC-PV18-071:2021CATARC标志认证实施规则-乘用车碳足迹》《CAC-PV18-072:2021CATARC标志认证实施规则-道路车辆零部件产品碳足迹》。近期,已在《CAC-PV18-071:2021CATARC标志认证实施规则-乘用车碳足迹》中进一步增加了低碳汽车碳足迹评价要求。
(4)研究探索汽车碳税制度
中汽数据联合天津财经大学开展“双碳”目标下碳税设计及产业影响研究,通过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我国碳税部署与汽车行业发展实际,探索我国汽车行业碳税制度。
四、汽车行业应对建议
继“1+N”中“1”发布,“N”也将陆续发布实施,虽然“N”中暂时没有专门针对汽车的专项文件,但汽车行业并不是旁观者,各项政策也将直接或间接加施于汽车企业。对于汽车企业而言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1)摸家底:开展组织层面及产品层面的碳核算工作、建立碳核算能力(方法学、数据库、模型、软件工具等)。
(2)定目标:结合国家、地区、行业、进出口需求等制定工厂、产品目标。
(3)定方案:科学制定双碳工作行动方案,短期、中长期规划等;强化汽车全产业链低碳资源整合,建立低碳采购制度。
(4)组织保障:有效的管理考核机制,确保战略规划可执行、可推进、可实现。
中汽数据有限公司致力于汽车行业碳达峰碳中和研究,为政府部门、企业、机构等长期提供双碳技术服务。已形成了以方法学、数据库、工具、模型及平台为核心的基础研究能力,通过研究包括传统能源、混合动力、纯电动、氢燃料电池等燃料类型在内的乘用车以及客车、货车、公交车等商用车全生命周期阶段的碳排放,支撑政府标准政策制定,开展企业咨询服务和国际合作研究。
(文/绿色低碳研究室)
友情链接
政府网站
行业网站
中汽中心网站群
中汽数据网站群